9月大放“薯”光 甘肃“项”前冲带动增收超30亿

来源:凤凰网 2021-11-05 12:02

◎2022年,甘肃全省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0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700元,其中优势产区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超过2200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甘肃有关部门重点围绕良种繁育、仓储流通、精深加工等短板弱项,共建设了34个重点项目,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新增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超过30亿元。

每经记者 张蕊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大江南北都有广泛种植,也是甘肃、云南等不少脱贫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月8日,农业农村部就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有关情况召开发布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是由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马铃薯行业盛会,自2008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14届,有力推动了我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今年的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将于9月15日—17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举办。

甘肃为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下一步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出的这一问题,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宏表示,近年来,甘肃农业部门统筹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马铃薯产业走上了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蕊 摄

重点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以上

常宏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甘肃省农业部门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马铃薯产业走向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相关部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提升原原种“雾培法”“水培法”等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2023年,甘肃全省马铃薯种薯生产面积达到47万亩,其中原种繁育面积达到22万亩,预计可生产原原种14亿粒以上,甘肃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在全国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是基地建设带动了优势区域更加集中。甘肃省分区域建设中东部“梯田+马铃薯产业带”和河西灌区“高效节水+马铃薯产业带”,共建设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千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240个,辐射带动了全省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优势区域的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到了全省的90%、97%和94%。

三是集群发展推动了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甘肃成功申报国家级马铃薯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下达建设资金1亿元。重点围绕良种繁育、仓储流通、精深加工等短板弱项,共建设了34个重点项目,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新增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超过30亿元。

“通过多年努力,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产业。”常宏说,2022年,甘肃全省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0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700元,其中优势产区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超过2200元。可以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实践中,马铃薯产业已经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价值链提升,推动实现马铃薯大省向强省跨越。”常宏表示,为此农业部门将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展种业联合攻关,加快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力度,进一步提升甘肃省在种薯选育和扩繁方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将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马铃薯储藏库,推动形成“气调库+机械库+通风库”三元结合的储藏体系,通过“淡吞旺吐”实现“均上市、稳价格”。

此外,相关部门将促进马铃薯精深加工,加大主食化产品的开发力度,打造全国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中心,建成安定、会宁、民乐等一批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大县。

我国马铃薯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谈及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推进全产业链开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小土豆”已经长成了“大产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益逐步提升,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将近9000万吨,均占世界的1/4左右,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单产水平逐年提升,近10年鲜薯亩产提高了200多公斤,达到了1290公斤左右。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西北、西南主产区域规模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国的近70%。

与此同时,马铃薯产业链条不断强化延伸。农业农村部建立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开展马铃薯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马铃薯生产过程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统筹推进马铃薯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目前已经开发了六个系列30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有100多个系列的加工产品。积极引导各地发展马铃薯加工体验,薯地观光等新业态,拓展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全产业链提升马铃薯效益。

“我们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幅提升马铃薯良种化、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培育了一批马铃薯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特性突出的马铃薯品牌。”唐珂说,我国已累计认定了16个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2个马铃薯产业集群,登记优质抗病丰产品种378个。

目前,我国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在脱贫地区,3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都是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这些地区农民收入的1/3都来自马铃薯。

唐珂说,通过大力发展订单产业、保底价收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农业农村部引导企业同种植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带动农民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土蛋蛋”真正变成了“金疙瘩”。

他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营养指导消费、市场引导生产”的理念,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思路,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相关新闻

中国新闻网:“以薯为媒、对话世界” 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即将召开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陈溯)记者8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将于9月15日至17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举办,大会将全面展示我国马铃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推动马铃薯产业交流合作。

当天,农业农村部召开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新闻发布会。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08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14届,成为西部地区“以薯为媒、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有力推动了我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马铃薯环境适应性强、种植区域广、营养物质丰富、加工链条长、市场潜力大,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唐珂表示,为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马铃薯产业的重要作用,今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集中开展产品展示、经贸洽谈、论坛对话、研讨交流、招商推介等活动,系统展示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推动马铃薯产业交流合作。

9月8日,农业农村部召开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新闻发布会。记者 陈溯 摄

据悉,大会将在开幕式上宣布组建中国定西马铃薯30人专家团,同时启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年)》编纂工作,大会邀请了10个马铃薯主产省份、甘肃省内10个马铃薯主产市州、马铃薯产业领域10家知名企业参与其中。

大会还将举办马铃薯产业特色地标预制菜展览展示交流、马铃薯产业绿色生产专题论坛、食品加工带动产业升级专题论坛、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观摩交流、“定西号”东南亚班列发送以及“定西宽粉”品鉴和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活动。

除了规格高和权威性强,此次“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还特别推出了“奔跑吧,伙计!”网络达人定西行活动,全程用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大众了解马铃薯全产业链,强化大众参与感。大会还首次引入了“公益助农+文旅+电商直播”的新型模式。定西市向全国发出邀请,欢迎有助农意向的达人来到定西,探寻中国好食材,开展不间断的公益助农直播。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甘肃省定西市委副书记温卫东表示,马铃薯产业承载着定西人民发展致富的渴望,承载着定西人民乡村振兴的希望,承载着定西人民开放合作的追求,一定要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思路,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做好定西“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让“小土豆”长成“大产业”,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上一篇: 平板电视哪个牌子好用又实惠(平板电视哪个牌子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为你精选